您好,欢迎来到高中毕业证样本信息网!

网站手机版 今日更新

从大学生另类就业谈谈“教育无用论”


  安徽合肥本科生在菜市场卖菜还搞网络直播,四川威远女大学生回老家养豪猪,在2017年毕业季到来之际,这样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也许并不是偶然。在90后的就业时代,人们对于有别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另类就业早已经见怪不怪。上大学就意味着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反倒是大学生的另类就业,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宽容和尊重。

  对于就业,今天人们的观念的确比过去开放了很多。从2000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到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生贺亚慧养豪猪,近二十年来,新闻报道中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做过保安、环卫工、掏粪工、小工、票贩子、保姆、卖菜、养猪、养牛、卖肉、卖糖葫芦、卖红薯、卖肉夹馍、殡葬师、擦鞋匠、开网店、陪人聊天等工作,其中有一些还是毕业于“985”“211”院校的大学生。过去他们曾被认为是放弃“阳春白雪”、转投“下里巴人”,是不务正业,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人才和资源的浪费。现在他们的行为被赋予了更多积极的意义。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学历文凭贬值,人才过剩。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的、遍地都是的劳动力商品。就业竞争这么激烈,就业市场目前是僧多粥少的状况,如果一部分人能转变就业观念,另谋出路,这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

  另一方面,进国企和考公务员,依然是现在就业的主流,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拼杀的主战场。赞赏和关注那些另类就业者,是因为他们正是从主战场上撤下来的边缘人。我们赞赏他们面对现实、放低自己、脚踏实地、彻底摒弃“唯文凭论”的姿态,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关注这些另类就业的大学生在正常就业的道路上遭遇过什么、是什么让他们最后选择了另辟蹊径。或许从大环境的渲染下,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得到,那些选择背后大多有一段奔波辗转、痛苦迷茫的心路历程,只有少数是完全出于主动的自主选择。

  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社会成见还是让人无法轻易视而不见,另类就业总是会伴随着对人才和社会资源是否浪费的讨论,这时人们也会很容易就再次祭出“读书无用论”来。在一线城市,人们还喜欢谈“阶层固化”,另类就业是不是阶层固化的又一表现?尽管大部分人在观念上认同,职业不分等级贵贱,但保姆、快递、环卫工、卖菜、养猪等工作在今天仍被称为底层行业。这些本就是平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回归底层行业,看起来像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现代版。果然人才是被浪费了、教育就是无用的?那些奋斗了18年终于可以与白领精英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平民子弟,难道不是依靠教育逐步打开了自己的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