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求职特点与规律,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进村入户送岗位、送培训,一对一、面对面精准帮扶
拉面是青海省的特色餐饮,已形成规模不小的“拉面经济”。青海以扶持“拉面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拓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今年4月,青海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5月,又召开全省“拉面经济”推进工作会议,结合各地实际,研究细化具体措施,制定“带薪在岗实训”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办拉面店的,给予一次性开业奖励;对积极吸纳贫困人员实现转移就业,并参加社保的拉面企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
整个培训历时两年,学员在拉面店一边学习拉面制作技术,一边学习店面运营管理,不仅让贫困劳动力掌握技术,而且也重新树立了他们的就业、创业观念。2016年,青海全省培训贫困劳动力3.76万人次,其中,青海省化隆县先行先试,年内就组织1021名贫困劳动力开始参加“带薪在岗实训”,目前已经实训了1年。
如今,青海省群众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开办经营拉面店近3万家,从业人员18.2万人,从业人员占全省劳务输出总数的15%。全省“拉面经济”年经营收入180亿元,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40亿元,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占全省劳务收入总量的1/3。青海省政府提出,到2018年底,力争在全国开办的拉面店总数达到3.2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以上,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青海还开展就业援助月,人社部门主动与贫困县、贫困村进行对接,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需求,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邀请省内外用工企业和中介机构,进村入户送岗位、送培训,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已在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拉扎村、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互助县台子乡等8个贫困村组织开展“两送”专场招聘活动,115家招聘单位进村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600余个,具有就业意愿的1600余名群众到场参加活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300人次。
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
2016年,青海结合农牧区转移就业工作的实际,转移就业5万人,技能培训500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165个,并将工作任务详细分解到相关县区、乡镇,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鼓励优质培训机构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地域分布,就近就地开展培训,支持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机构参与牧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3.73万人次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