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才出校门就进牢门?
又到毕业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一些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利诱他们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使得一些大学生才出校门就进牢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3年办理了58件158人涉及大学生就业的犯罪案件,这些涉案大学生均毕业未满三年。本文以该院的办案调查报告为缩影,为即将走出和已经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个醒儿。
在该院办理的58起案件中,涉嫌诈骗犯罪的大学生多达76人,占48%。2016年,该院办理的张某等人诈骗案是一起典型的大学生就业中的犯罪案例。张某注册成立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设婚恋网站“牵手网”,以帮助适龄青年介绍恋爱对象为名实施诈骗。由于不限制专业,加之工作轻松待遇不错,吸引了大量大学生求职。因为工资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这些经过沟通、欺骗技巧等方面“话术”培训的大学生在分配到“红娘”岗位后,会想方设法说服注册会员交纳数千元不等的会费升级为正式会员,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帮凶。该起案件共有96人涉案,其中有26人是在校或者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传销类案件是大学生就业相关犯罪案件中的另一个大头,占所办案件的25%。2016年,该院办理的冯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案件中,有3人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陈某就是其中之一。陈某毕业后急于求职,在不法分子编造的“轻轻松松就能发大财”谎言下,被骗入传销组织,发展了4层级6人参与传销活动,并在传销组织中担任能力总管。
余下的27%散见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妨害信用卡管理、非法拘禁、盗窃等犯罪行为中。23岁的罗某大学毕业后入职合肥市一家公司。该公司主要是通过电话推荐客户在某大宗交易平台上开户,进行高档咖啡、普洱茶等商品的投资交易,从中赚取开户费和提成。罗某入职后,很快被任命为业务组长。为提升业绩,罗某通过QQ等非法购买了近3万条包含姓名、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内容的公民个人信息,分发给所属组员用于拓展业务。目前该案正在办理中。
该院发现这些案件普遍存在三个特点。第一,互联网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犯罪的重灾区。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容易,租赁一块场地,搭建一个网站,招聘一些客服人员就可以运营。同时对专业限制相对较小,容易吸引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职。76名涉嫌诈骗犯罪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就职于互联网企业。该院通过对涉案的互联网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企业往往都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将整个犯罪活动分解成数个阶段,并进行精心伪装,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难以识别。同时,相关政府主管机构对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信息平台等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为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诱骗大学生实施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