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高中毕业证样本信息网!

网站手机版 今日更新

你想试试“慢就业”吗?


  我教的最后一届大学生已经工作两年了,而最早毕业的是在2009年。不久前,为《上课记》的再版,我请他们中的二十几个人写写进入社会这几年的感受。

  发出邀请不过10天,收到19篇短文,涵盖了从2009年到2014年毕业的6届学生。

  恰好,刚收齐他们的文字,我就在网上看见一篇提倡“慢就业”的短文,读后有两个吃惊。

  首先文中说,2016年等待就业的各类学校毕业生约有1000万,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另外,短文作者能那么轻松地讲出一通大道理:

  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他们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

  可是,究竟谁承受得起这种慢?

  一、大四的焦虑

  我手里保存有5张明信片,都是同一个女生寄来的。她读书时,一到假期就去旅行,漠河、鼓浪屿,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寄一张明信片给我。

  最后一张寄自她毕业那年:“我毕业了……其实现在心里依旧忐忑,但是我会勇敢面对未知的一切!”

  从此我再没收到她的明信片,一毕业她就去工作了。

  在学校里,她是个有主张的姑娘,大二时选什么代表,学校统一发了印好的候选人名单,她没给名单上的任何人投票,而是投了自己一票。

  在新发来的文章里,她说她现在“沉默而安全,小心翼翼地过每一天”。

  如果当初她没有去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普通家庭的子女从小到大一直读书,读了16年,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终于熬到能自食其力了,哪儿敢拖着不工作?

  这个女生去了南京,最初和10个人合租一间房子,5张架子床。除了床,再没有任何私人空间了。她的第一份工作月收入3000元。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4年时间,大一最浪漫,大四最焦虑,凡是有点能力的家长都会早早动用关系想办法。

  他们的想法很直接:读书为的是什么?就是为就业,这么大的事父母哪儿能不管。但更多的家长无力帮忙,虽然着急,也只能鼓励孩子自己出去闯。

  另一个女生毕业后带着2000块钱到了北京,先投奔亲戚,住在南六环外,坐10多站公交车才能到达进城的地铁站。

  每天都会产生花销,她又不想向乡下的父母要钱,这种时候能不急着找工作?“慢就业”,想都不敢想。

  二、顽固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