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高中毕业证样本信息网!

网站手机版 今日更新

暑假成第三学期 教育莫迷信“弯道超车”


  对城里一些孩子来说,暑假成了名副其实的 “第三学期”。似火骄阳下四处“跑班”是什么滋味?孩子辛苦,家长也深感“太累,容易上火”。 “上火”不仅因为天气,还因为内心焦虑。譬如最近网上晒出的一张账单令人咋舌,一个小学生一年各类培训班费用要5万元。晒账单的母亲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

  就算是台“碎钞机”,也得咬着牙往里塞钱,为啥?因为培训班的口号让家长“心潮澎湃”: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有家长用博弈论解释:都想实现优势最大化,谁也不会主动减负,只会主动增负。也有家长迫于无奈: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不交给培训班,难道交给 “王者荣耀”游戏?于是明知孩子不快乐,也不得不把孩子绑缚在补课的“战车”上。

  孩子暑假不能喘息,如果仅仅归咎于家长,显然过于简单。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应试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孩子还得争高分,才是根本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这几年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以及背后的资本诱导,让家长们形成了“非补不行,只能到培训机构补”的认知,对“烧钱式培训”趋之若鹜,继而陷入焦虑和攀比之中。

  现在很多培训机构热衷于给家长传递各种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在假期拉开的”“怎能错失‘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等鸡汤式“金句”,以及“想不到,这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等耸人听闻的题目,就是出自一些“亲子号”“培训号”。培训机构还善于包装、营销,例如把看图说话包装成所谓“等量代换”的“思维能力”,费用也水涨船高;用“一座难求”“名额都被预定了”进行“饥饿营销”,目的是让家长觉得报名很火爆。某知名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营销人员的说话技巧比授课质量更重要”。

  如果只是包装、营销,倒也罢了,家长终不会被其表面功夫迷惑,更可怕的是一些强势培训机构对教育教学的“深度介入”。今年6月有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广州等地培训机构组织的小升初“秘考”盛行,皆因名校普遍以“秘考”成绩作为重要选拔依据。只有上培训班才能拿到名校或重点班的 “入场券”,你敢不上吗?一些培训机构还热衷于组织各种杯赛,承担着从报名、辅导到考试的“一条龙”服务,这些杯赛成绩也成为名校“掐尖”的依据。这样,培训机构能不火吗?加之不少培训机构进行超前教育、一味 “抢跑”,更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如一位家长所言,“上培训班,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不上,学习跟不上,小小年纪就失去了自信”。

  补课“战车”停不下来,不能只怪家长不理性。如果任这种不均衡局面继续释放马太效应,“烧钱式培训”就会变着花样上演。某种程度上,这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校内减负可以“封堵”,校外增负如何应付?讲教育减负、素质教育的大道理,很容易,但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校正各方角色,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却需要瞄准“痛点”下手出招。业内专家指出,“教育绝不能被逐利的资本绑架”,现阶段的重点应该是清理、整顿和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最近,上海、成都等地推出“史上最严”举措,包括对培训机构严格准入门槛、把控教学内容,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竞赛等。这些举措让不少家长松了口气。松了口气之后,家长就得调整好心态,别一味迷信“弯道超车”。弯道,本不是用来超车而是用来调整行进节奏的,调整好了,不妨碍孩子跑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