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传销是在上世纪末。
一天,大学同学突然来信,要我投资1000元参与一项回报丰厚的项目。信写得很隐晦,1000元不是小数目,于是不予理会。后来得知,那个同学误入传销组织了。
本世纪初,堂姐、堂妹同时深陷传销,损失了好几万,为了解救她们,老家的青壮男人都出动了,营救过程惊心动魄,堪比一场越狱剧。也就在这个时期,大学出现学生加入传销组织的情况,有的被骗财骗色,更有一些人被打伤致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4年,我校一名大学生被朋友骗入天津一传销组织,在被骗几千元后,他想逃离,但被严格看管。在去银行取款的路上,他假装忘记了银行卡密码,在给女友打电话的过程中,通过暗语告知自己被控,同时巧妙透露了位置。聪明的女生马上报警,同时告知心急如焚的学校管理人员。在学校与警方的协调之下,终于使男友惊险获救。后来得知,这对恋人都是学校话剧社的骨干,常年在一起排戏,非常默契,他们合作演出的“谍中谍”成功骗过了传销组织成员,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有媒体曾统计过传销受害群体的构成,发现大学生所占比例颇高。我们不禁要问:智商不低、熟悉网络的大学生为何这么容易成为传销的受害者呢?仅仅是涉世不深那么简单吗?
提醒人们防范传销的文章都提到,传销宣传一般极少提及产品,主要强调成功和财富。传销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亲情、爱情、友情被廉价出卖,亲人、恋人、朋友、同事、老乡、同学成了受害对象。
误入传销的大学生几乎都是被同学、老乡拖下水的。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远离父母的大学生能够依靠的往往是老乡与同学,在生人社会中学习生活,没有熟人可以依傍,他们只能相信老乡与同学。长期习惯在熟人社会中生活,又使他们丧失了戒备心与识别力,这时有老乡、同学拉他入伙,鲜有不中招的。
另外,不断翻新花样的欺骗方式与手段也让人防不胜防。
2016年浙江省公安厅与工商局联合拍摄了一部公益微电影《梦断传销之挣脱》。导演赵博在回答“传销的可怕之处在哪里”的问题时说:“我没想到他们的‘理论基础’如此过硬,原以为就是骗骗一些心智比较简单、不太成熟、容易受骗的人,没想到各个层次的人都会被忽悠进去。”
传销组织者除了谙熟专业知识,还擅长进行心理“催眠”。媒体曾发布传销组织“洗脑”三部曲,可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