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向好。与此同时,就业结构不均衡、就业质量待提高的问题依然突出,非标准就业、人工智能等新问题出现,这些给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重点就业问题需持续关注
当前,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第一个问题,是就业结构问题。
首先,行业结构矛盾突出。当前,各行业就业形势差距明显,新兴行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基金、证券、交通运输以及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传统行业,如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印刷、包装、造纸等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较低。测算显示,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的差距高达26倍。
其次,区域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而一些地区,如大连、沈阳,目前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仍较低。
最后,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突出。在山西、东北等地的相关调研发现,目前,出现了新的“4050”就业困难群体。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低,因而转岗存在困难。另外,这些人的就业观念跟以往下岗人员的情况不一样,由于当前我国托底政策等保护性措施比较好,这些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给他们提供岗位也不愿意去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失业人群需要引起关注。目前,一些城市出现了“啃老族”,这些人就业意愿下降,有的甚至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在就业结构问题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去产能涉及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劳动力结构调整肯定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对接。产业转型了,人必须转岗,而在转岗过程中,必然有一段时间失业。不管将其归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或者是周期性失业,这些总会发生,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目前,去产能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但是,解决结构问题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产业要转型,劳动力市场就需要增大灵活性,为此,需要做很多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就业质量问题。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一项对山东淄博和四川成都中职毕业生毕业3年后就业质量的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就业率达97%,有的学校甚至接近100%。但在引入就业质量指标后,通过对包括工资、工时、工作环境、社会保险、工作稳定性等七个指标的调查,发现就业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比如,这些毕业生毕业3年时,工资大约2250元钱,每周工作时间达到58小时,换算下来每小时工资不到11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