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泰顺县第二中学,位于泗溪镇溪东底葛藤坪,东距泗溪镇约一公里,西临下桥村。学校坐北朝南,背靠狮子山,南朝将军峰。东、南、西、北四溪汇集于此,形成合流,拐弯向南流去。校门口有一座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代楼式木拱桥溪东桥飞架东溪之上。整个校园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佳。古有“泗水迥澜”之称。
学校1956年创办至今,几经周折,几度风雨,在艰辛中跋涉前进。三十五年来,她大致经历了1956年至1965年的初创时期,1966年至1977年的折腾时期,1978年至今的振兴时期。
1956年4月12日,泰顺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泗溪小学创办初中班,以利工农子弟就近入学。暑期抽调四名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首手招收初一新生112名。9月,正式开学,校址临时设在泗溪小学西侧。以一幢两层泥房充作教室及教工宿舍。同时,正名为泰顺县第二初级中学,并由当时泗溪区委书记杨欣来兼任校长。10月,吴克非副校长到校主持校政。办学条件简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辞劳苦,积极工作,勤于教学。
1957年2月,吴克非副校长离任。姜志华接任副校长,主持校政。因临时校址已不适用,学校多次向县委奔走呼吁。经多方协商,时任县委书记张育青决定择新址于狮峰南麓溪东底,将溪东“娘娘宫”“陈大翁宫”及“居士林”划归学校作为校舍。择址既定,当地群众及全校师生同甘共苦,投入建校义务劳动,兴建教室,平整操场。上半年落成一幢三间泥墙平房教室及厕所。9月,学校迁入新址,扩大招生,全校增到四个班级,学生200多人。10月,平整出100米跑道,迎接第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同时,一幢砖木结构,拥有六间教室、一间仪器室及一间阶梯形实验室的两层教学楼落成。教职员工由8人增到16人。学校初具规模。同年秋,组织全校师生前往革命根据地白柯湾、半岗、山后等地访问,听讲革命斗争故事。从此,教育学生沿着革命先烈足迹前进,便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
1958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招祥兼任校长。3月,学校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党支部。主持校政的倪学缪副校长任首任党支部书记。全校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拾柴火、种稻田。成立教研组。7月,参加全县中学统考,成绩第一。同年,建成一幢18间砖木结构的教工宿舍,一校教职工得以集中居住,得于教学。
1959年4月,倪学缪副校长离任。5月,周贤沐到校任副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7月,首期学生60人毕业,除不数升入高中外,大部分到中等专业学校就读或直接参加工作。同年,建成学生泥房宿舍13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