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财经学校毕业证样本,中专档案,历任校长签名。
山西省运城市财经学校
热门专业:
院校性质:
职业高中-国家级示范-公办
咨询电话:
400-117-3115
官方网址:
www.sxyccjxy.com
学校地址:
运城市空港南区华雄南路
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位于运城市空港南区华雄南路。她的前身是原运城市会计学校和运城市商业学校合并组建的运城市财经学校。 原运城市会计学校(撤地设市前为运城地区会计学校),创建于1978年10月,隶属运城市政府和山西省财政厅领导,由运城市财政局主管。学校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府东街180号(1998年校门改建在中银大道南端),据2001年统计,有教职工154名,其中专任教师59名(高讲12名,讲师27名)。设有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等14个中层机构和6个教研室,建有电教室、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等教学设施,开设有财政税收、建设财务会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6个专业,办学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级财经人才,被誉为“会计师的摇篮”。曾先后被财政部和省政府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1998年又被省政府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00年开始招收“3+2”大专生。 原运城市商业学校(撤地设市前为运城地区商业学校),创办于1980年7月,隶属运城市政府和山西省贸易厅领导,由运城市商业局主管。学校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工农西街288号,据2001年度统计,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69名(高讲9名,讲师16名)。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教学大楼、学生餐厅、后勤服务中心、大礼堂等建筑,配置了教学监视评估系统、多媒体语音室、计算机室、理化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模拟客房和会计实训室等。开设有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摄影艺术、工艺美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个专业。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4000余名大、中专商贸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曾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全省贸易系统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运城市文明单位”、“运城市五一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称号,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学校还是省财政厅指定的“会计人员继续再教育”和“会计电算化”定点培训单位。 为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2001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会计学校与商业学校合并组建运城市财经学校,两校原建制同时撤销。学校隶属运城市政府领导,由市财政局主管,业务上受教育局指导,校长为令狐学海,党委书记为解威。 市财经学校成立后,针对人员多、人心杂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合校、合人、合心、合事业”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该校领导班子提出了“深化改革、突出特点,创建名牌,造就精品”的战略目标。合校三年,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市场,立足财会,形成了高、中职齐头并进,涵盖成人高教的办学体系。通过三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校硬件设施全面改善,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平均每年招生800多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喜人局面,具备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更新办学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2004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新成立的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为山西财经大学专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办学体制相对独立,实行大、中专两部制办学,隶属运城市政府领导,由市财政局主管,业务上受运城市教育局和山西财经大学指导。令狐学海任学院院长,解威任学院党委书记。 学院南北校区占地面积共134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学院南北校区占地面积共134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实训大楼、400m标准化塑胶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拥有学生用高配置计算机530台,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导游实训室、ERP实验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美术设计专业拥有基础造型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动画制作实训室、影视艺术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等实训设施。图书馆新建馆舍500平方米,藏书12.5万余册,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杂志400余种,并配有电子阅览室2个。图书馆新建馆舍500平方米,藏书12.5万余册,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杂志400余种,并配有电子阅览室2个。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了山西财经大学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运城市首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同年12月,会计、市场营销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4月,解威同志担任学院院长,同年7月,吴国平同志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学院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招生为抓手,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2008年,学院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招生力度,创新办学模式,共招收新生2600余名,实现了建校30年来招生规模的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为了改变南北校区分散教学的现状,根据运城市人民政府2008年第38次常务会议精神,经过多方努力,在市财政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成功实现了与市实验中学的资产置换,南北两校区整体搬迁入驻空港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6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通过资产置换,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观,彻底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45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高级讲师 50人,讲师72人,双师型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13人。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学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近三年来投资40余万元,先后组织、安排1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各个专业53名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实践。学院坚持科学发展,制定了师资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每年输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进修,以建立“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实现教师队伍“精干化、骨干化、多能化”为目标,积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年轻有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学院有省级教学能手10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近年来,该院教师主编、参编全国、省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260多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600多篇。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参加教育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组织的“德育示范教学”、“课件设计制作”、“教案展评”、“试题库建设”等活动中屡屡获奖。这些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为教学工作和学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学院现有大专班13个,中专班65个,有在校生5058人,其中,大专807人,中专4251人。根据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学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大专部开设会计、市场营销、金融保险、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五个专业;中专部开设有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财经类、文化艺术类、社会公共事务类五大类专业,包括会计、市场营销、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影像与影视艺术(摄影艺术)、计算机及其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事务、物业管理等十二个专业。同时,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论证、增设新专业、调整老专业,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院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形成“三新”教学观念,即: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教学方法观,新的教学人才观;课堂教学落实“四化”,即:课程结构优良化、教学环节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全面推行了军事化管理制度,狠抓专职班主任和军事教官两支队伍建设,细化日常管理,量化考勤考核,成效显著,颇受好评。 实践教学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学院先后与山西铝厂、南风集团、通达集团、萨瓦兰斯制版集团、海鑫集团、亚宝集团、永济电机厂、宇达集团、亮点数码彩扩中心、运城大酒店、钻石宾馆、空港度假村、福建泉州顺通工艺品有限公司等40余家大中型企业结为友好单位,建设学生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院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商学院、天津商学院、太原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举办本科学历函授教育,成绩显著。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立了实习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了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定期举办学生就业指导报告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深圳、太原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三十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用人合同,为毕业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0%以上。 山西财经大学运城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人格化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秉承“诚信为本、技能为重”的校训,以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良好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名中、高级财经人才。学院毕业生遍及三晋大地乃至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和单位的骨干力量,为山西省尤其是运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也获得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和奖励。曾先后被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十佳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07年6月,市直机关“创新党建载体,构建和谐校园”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学院成功召开。 学院将继续立足高、中等职业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三至五年内,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和雄厚的实力屹立在古老的河东大地。